银行电子化+电子数据管理 实现平台与用户共赢
自1997年招商银行首先建立自己的网站“一网通”起,银行电子化就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各家商业性银行纷纷开始大力建设银行电子化。时至今日,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涌现出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等不同带有“银行”、“金融”字眼的新概念,虽然表象五花八门,但追根溯源还是一条——充分运用了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银行帮助银行轻松突破固有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使其具有“无限扩展”的可能。对银行而言,互联网化的创新建设给银行本身带来的是柜面业务电子化、支付系统便捷化、办公环境自动化、网络金融前景可观化等一系列优势。对用户而言,可以通过银行电子化享受更加便捷的支付、存储、购买等操作。银行电子化的发展策略,使其逐渐从单一的完成支付计算等传统业务的信用中介部门,发展成为多功能、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近日,在2017中国互联网法治生态共建论坛上,平安银行资产托管事业部副总裁刘侠也通过对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的各环节阐述,从而认同业务电子化建设所带来的成效。
银行电子化数据管理需要更安全的保障
日趋完善的银行电子化建设,也正面临着电子数据管理的问题挑战。正如平安银行资产托管事业部副总裁刘侠说的那样:“因为银行对电子化数据的管理需求非常强烈,我们在电子化数据管理方面,希望合作平台能够做到系统对接时实行实名认证、防篡改系统等安全保障措施。我们会尽全力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作为商业机构,对于数据的管理,要兼顾到用户体验的便捷性、服务成本合理性等等。”
银行电子化与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机构有着无法割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文件数据的电子化、电子数据证据的易篡改易丢失性、取证公证时有着更高效更可信的特点等方面。引入中立的、专业的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这使得银行电子化建设更有保障。
据了解,作为本次法治论坛承办方的安存科技,正以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机构的身份主动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动电子数据行业发展。既让银行业务平台数据有了更全面、更安全的“堡垒”,同时也保驾了平台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这是金融行业、用户共赢的利好事情。
当前,传统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解决转型之路上面临挑战,银行业和法律业都任重道远。而在转型路上面对的庞大电子数据存管、取证、公证问题,则是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机构与银行应共同建立起的责任。
- 国新投资增持ETF 并将在未来继续增
当前,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越来... - 全面改革助推北交所站上高质量发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这次全面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质... - 特斯拉大幅提高欧洲的充电价格,
据媒体报道, 特斯拉向欧洲车主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由于能源价... - iPhone黄牛亏本上热搜,手机倒卖为
澎湃特约评论员 柳早 近日,三款iPhone14系列机型正式发售,因为不少消...